给准女婿多少钱见面礼(去见老丈人只带一只雁)

丁书 0
文章来源:丁书

到了现代彩礼的性质变了,直接变成了给钱,按照原来的本意,彩礼就是一种见面礼,就像贵族圈相互串门时、两国之间相互访问时要带见面礼一样。

既然是见面礼,也就用不着给钱,也不会给男方造成多大的经济负担。为了防止攀比之风,官方还制定了彩礼标准,不能多给也不能少给,不管有钱没钱,都要按照礼仪制度执行。

按照当时的流程,男女双方从提亲到结婚,共有六项内容: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。除了纳征环节之外,男方每次到女方家里去,带的礼物很简单,就是一只雁而已。

去见老丈人只带一只雁?从《诗经》里探究彩礼的本义

雁作为婚姻中的重要媒介,是取其美好的寓意,而不是在乎其价值

在一首诗中,一个女子专门向她的未婚夫提到了雁,特别强调了雁在这场婚事中的重要作用:

女曰鸡鸣,士曰昧旦。子兴视夜,明星有烂。将翱将翔,弋凫与雁。

弋言加之,与子宜之。宜言饮酒,与子偕老。琴瑟在御,莫不静好。

——《诗经·郑风·女曰鸡鸣》

说起用雁当见面礼的原因,有人说雁在飞行息止中井然有序,非常懂礼仪,以此明嫁娶之礼;有人说雁顺应寒暑南北往来,不失其节,符合阴阳之道。这位女子之所以听见鸡叫就反复催促着小伙子赶紧起来去打雁,就是因为担心小伙子委托媒人上门提亲时空着手。

去见老丈人只带一只雁?从《诗经》里探究彩礼的本义

她还强调着“旭日始旦”、“子兴视夜,明星有烂”,让未婚夫在早晨、凌晨这个时间段去打雁,应该也是考虑到送见面礼要保持鲜活,按规矩是不能送死雁的。在六项主要仪式中,除了亲迎安排在黄昏外,其他环节大部分都安排在黎明,既然这样,就可以把早晨刚打的活雁送到女方家。只是后来这个活雁是越来越难打了,这几个环节的见面礼才改成了鹅等家禽。

作为彩礼的帛与鹿皮,是美好寓意与实用价值的叠加,更体现了女方的尊贵

男方使者带着五匹帛、两张鹿皮去女方送“彩礼”,这个重头戏就叫“纳征”,也叫“纳币”。因为这个环节有订婚的性质,所以就比其他环节的礼重,主要包括五匹帛、两张鹿皮。

鹿在婚姻中的媒介作用,也可以找到一首恋爱诗:

野有死麇,白茅包之。有女怀春,吉士诱之。

林有朴樕,野有死鹿。白茅纯束,有女如玉。

舒而脱脱兮,无感我帨兮,无使尨也吠。

——《诗经·召南·野有死麇》

那时人们如此看重一头小鹿,应该是和通行的“贽见礼”有关,“贽见礼”说白了,就是第一次去别人家串门时,要带着礼物去,后来这个规矩也被引进了婚姻程序中。

去见老丈人只带一只雁?从《诗经》里探究彩礼的本义

原先什么样身份的人见面送头小鹿呢?最起码是“大夫”、“卿”才通行这样的礼节,一般官员,见面礼送只野鸡就行了。到了春秋中期以后,高级官员的见面礼才把小鹿改成了小羊羔。

这么一看,小伙子给女朋友送上一头香獐,可就代表了姑娘在自己心中的高贵地位。而且按照原先见面礼的规定,只有下级送给上级、晚辈送给长辈、女婿送给老丈人的见面礼,对方才能坦然收下;如果平辈之间,对方还要把见面礼退还。小伙子给姑娘送这么个礼物,一方面是承认自己低于姑娘的身份,一方面也是试探姑娘和她的家人是否正式接受了自己,如果姑娘收下了类似于定情信物的香獐,两个人就可以继续向谈婚论嫁的方向发展。

去见老丈人只带一只雁?从《诗经》里探究彩礼的本义

还有三匹玄色两匹纁色的帛,同样有着美好寓意。玄色代表着天之正色苍而玄,纁色代表着地之正色黄而纁,有阴阳相成之义。

彩礼只是作为形式上的见面礼,其作用是为了让男女双方更加遵循道德礼仪

不管是雁,还是布、鹿,这些婚姻中的媒介,其本质上是男女双方用以表达礼节的载体,其根本目的,是通过将婚姻过程的严肃化,让人们更懂得夫妇之义,进而能遵守社会道德规范。正如《礼记》所言:

昏礼者,礼之本也。

就是说,婚礼的礼仪,是一切礼法的根本。这种观念,从婚姻中各环节人们互相之间行礼、对话就可以体会。

比如,女方收下男方送来的采择之礼,叫“纳采”。男方使者身着正装,带着雁来到女方,非常谦逊地致纳采辞:“尊敬的主人加惠,把妻室赐给某某(男方名字)。某某按照先人的礼节,派我来行纳采之礼。”女方接待之人更谦逊:“我家主人的女儿又蠢又笨,父母教导能力又有限,但是您有命于此,我不敢推辞。”男方使者向主人致辞:“敢请纳采。”主人在两根楹柱之间的位置接受使者的雁,纳采礼毕。

去见老丈人只带一只雁?从《诗经》里探究彩礼的本义

男方使者很重要,相当于现在的媒人,在执行礼节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,在一首诗中可以看出其重要性:

匪我愆期,子无良媒。将子无怒,秋以为期。

——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

从中看出,没有合适的媒人,这个婚就没法结了。男方使者纳采完毕,出了女方大门,还不能走,继续进行“问名”环节。使者又拿出另一只雁,继续重复和“纳采”时相同的主人迎接、互相行礼等礼节,使者致问名的辞令:“男方已敬受女方之命,将要算卦看看婚姻是否顺利,敢请女方的姓氏?”女方接待人回答还是那么过分地客气:“您有命令于我,况且我家女子只是给男方备数提供选择的对象之一,我家主人不敢推辞。”女方又收下雁,告知女子姓氏。

去见老丈人只带一只雁?从《诗经》里探究彩礼的本义

即便是到了周文王这样的身份,在对待婚姻礼节时也是非常重视,不敢有丝毫失礼之处,也是通过高贵而繁琐的礼节,来体现对女方的尊重:

文定厥祥,亲迎于渭。造舟为梁,不显其光。

——《诗经·大雅·大明》

周文王不但是亲自去接新娘,还在河上造起了一座浮桥。之所以付出那么多,还是为体现新娘的身份高贵。而作为一般人家,亲迎中体现对女方的尊重,是送雁的环节:新郎到了老丈人家,不能直接把雁递到老丈人手里,作为晚辈,新郎要把雁放在地上,以示对老丈人的尊重。

最后再回到那首《女曰鸡鸣》,大概理解了一个待嫁女子对未婚夫为何反复催促。这前前后后算起来,男方至少要准备五只活雁,女方所在乎的,并不是男方送来多少钱的彩礼,而是这五只雁背后所代表的是否是一个知礼有德的君子。

标签:前沿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
目录auth下缺少key.txt,请前往官网获取授权